安博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睡眠

发布时间:2018-06-0658770次浏览

睡眠是什么?

要说清楚失眠,首先要对健康的睡眠有一个正确的基本的认识。睡眠,首先是一种生理活动,与吃饭一样,是一种本能活动。婴儿出生后,不要别人训练,就会吃奶、睡觉。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

人的睡眠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总体的趋势是越来越少。所以,老年人出现睡眠时间变短变浅,在很多情况下,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的现象,不必紧张害怕。有人说,正常的睡眠是8个小时,其实这是一个误解,或者说不够恰当。每个人由于存在生理心理差别,对睡眠的时间需求也不相同。一般来说多在6~9小时内。只要自己和自己比,某一段时间的前后,睡眠时长没有明显差异就可以。而不要去和别人比较,更不必羡慕睡眠时间长的人。

睡眠,表面看起来很简单很平静,其实并不简单。睡眠启动后,人先是进入浅睡眠状态,持续一段时间后进入深睡眠状态,肌肉也会变得越来越放松。然后再由深到浅,接下来进入另外一种睡眠状态,有梦的睡眠。这个时候不被叫醒,是不知道自己在做梦的。做一刻钟左右的梦后,人会再次回到浅睡眠的状态。这样,睡眠由浅到深,由深再到浅,再做梦,就构成了一个睡眠周期。一个晚上一般要进行4~5个这样的睡眠周期,也意味着一个人实际上一晚上至少有4~5个时段是在做梦的。只有在做梦的时段醒来,才会发觉自己在做梦,否则就会觉得“一夜无梦”。

睡眠的意义不仅在于恢复精力和体力,在睡眠中,人脑就像一台电脑的服务器那样,还在后台默默地处理很多信息,包括对记忆信息的加工、整合等等。有些人喜欢熬夜学习,其实,这是最不经济的策略。剥夺了睡眠时间,就等于打乱了大脑对学习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的机会,反而会降低记忆功能。另外,睡眠时还会发生一些内分泌方面的变化,包括生长激素的分泌。有些孩子在青春个子长得很高,其中睡眠的左右功不可没。此外,睡眠还有很多功能,比如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等。

有些失眠是人为的

睡眠既然像吃饭一样,是一种本能活动,一般来说,是不需要主观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事情。就如同人们吃饭一样,当人把食物咀嚼后吞咽下去,食物就进入了消化系统。没有谁去关注食物是进入胃了,还是进入小肠了,消化液分泌得够不够等问题,消化系统自然而然地就把这一系列的工作独立完成了。睡眠本身也具有类似的功能。我们脑内就有专门负责睡眠和觉醒的结构。

但是,有些人会过分夸大睡眠的作用,会过分夸大失眠的危害,一旦失眠,则立刻非常警觉,在次日一定想法设法让自己补觉,或提前就寝,或强迫自己几点入睡。结果,这种主观的努力反而干扰了睡眠本身的节律,抑制睡眠本身调节功能的发挥,带着“目的”去睡觉,反而会让自己变得兴奋、警觉甚至焦虑。结果,与睡眠本身的放松状态背道而驰,失眠也就难以避免了。一旦连续失眠几个晚上,有的人会觉得这是很严重的健康问题,会继续想办法 “努力地”睡觉,结果就进入了恶性循环,晚上越想睡越兴奋,白天不该睡觉的时候却昏昏欲睡。睡眠就这样在主观的努力下转变为了失眠。失眠也因为不恰当的关注而得以维持。

实际上,如果连续熬夜,睡眠本身会积攒一些睡眠压力,到睡觉的时候,想不困都很难。如果没有人为的干预,人本身会很快就会入睡的。就是那些对睡眠过分的期待和关注,导致了失眠。

有些失眠是心理疾病的表现

还有些患者的失眠与上面的情况有所不同。有些人或许没有什么直接原因,睡眠就渐渐地不理想了,比如入睡慢,容易醒,特别是醒得较早。白天逐渐出现情绪低落,心烦,话少,兴趣降低,食欲下降,精力不足等。这个时候,可能就有抑郁的发生了,失眠不过是抑郁的表现之一,是抑郁诸多症状中的一个。却是最容易被识别和发现的症状。

这个时候,如果仅仅处理失眠,则效果有限。需要在进行抗抑郁治疗的同时,进行失眠的治疗,标本兼治。抑郁缓解后,失眠也会慢慢地随之而好转。

很多中老年人由于合并躯体疾病,以及年龄的原因,出现抑郁的风险也在增加。往往最初就是以失眠作为最早出现的症状。此时,如果合并情绪方面的问题,则最好到精神或心理科就诊,以排除有无抑郁的存在。

当然,其他很多心理疾病也会伴发失眠。在就诊的时候,一定要把失眠以及伴随出现的精神心理症状告诉医生,以免贻误病情。

失眠了,怎么办?

尽管都是本能活动,但睡眠相比吃饭,似乎更容易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出现失眠了,该如何调节呢?这要视情况而定。

如果只是偶尔由于心理因素的影响而失眠,那么可以做一下腹式呼吸,让自己的心绪平静下来。可以这样操作:仰卧在床上,先是慢慢地深深地吸气,同时把腹部鼓起来,吸气的时间大概保持在六到七秒,直到不能再吸气为止,可以同时在心里默默地查六到七个数,1,2,3,~7,然后再慢慢地呼气,同时收缩腹部,也保持在六到七秒,直到不能再呼气气为止。这样就完成了一次腹式呼吸。每次腹式呼吸能够持续12到15秒,每分钟呼吸次数在四到五次。而呼吸频率慢了,人的情绪也会逐渐地回复平静,身体也会放松下来,睡眠也就会慢慢地启动。

如果是睡眠态度不良造成的失眠,则要建立新的睡眠信念。睡眠固然重要,但不要过分夸大失眠的危害,减少对睡眠的干预,才能保证其发挥自身调节的功能。就像前面案例中说的张阿姨,采取的措施越多,等于对睡眠的期望越大,心理压力也就越多,反而会抑制睡眠自身的调节功能。在进行这些活动的时候,不要在主观上和睡眠建立联系。比如喝牛奶,仅仅体验牛奶的香甜就是了;泡脚,就享受水温的舒适就是了;散步,就欣赏路边的风景就是了。睡眠承载的期望越小,容易发挥自身的功能。

如果失眠的同时,有精神心理方面的其他的明显的变化,最好还是去找医生看看。排除一下是否为某些心理疾病的早期表现。

总之,睡眠就像孩子一样,需要关注,需要管理,更宜顺其自然。让睡眠自身发挥好本来的功能。

相关推荐

02:46
为什么很困却睡不着
很困却睡不着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睡眠环境以及寝具的影响:如睡眠环境嘈杂、脏乱,或者枕头、被褥等寝具不舒适,声、光的刺激等。二、躯体疾病因素:躯体疾病因素多见于中老年人,如长期患有慢性的头痛、高血压、心脏病、肾虚等疾病,就有可能导致出现各种不适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导致深睡眠减少,主要体现在睡眠碎片化,昼夜节律前移等,这些不适症状会严重干扰正常的睡眠。三、不良生活习惯:如烟酒的刺激,或者是睡前暴饮暴食、喝咖啡、浓茶等。四、心理情绪因素:有焦虑症时也可以出现很困却睡不着,同时可能会出现惊恐、烦躁不安的情绪改变。
1岁半宝宝睡眠时间标准是几小时
一岁半宝宝睡眠时间应该是13个小时左右,但是宝宝的睡眠时间实际上个体差异比较大。对于一岁半儿童,目前国际上推荐的标准睡眠时间应该是11到14个小时,有的宝宝可能达到15到16个小时,有的宝宝可能就在下限,下限一般是9到10个小时。判断孩子睡眠是否充足还有一个标准,就是要看宝宝经过有效的睡眠以后,生长发育如何。如果孩子生长发育正常,但睡眠时间偏短,也是可以的。如果睡眠时间较少,同时孩子面黄肌瘦,就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语音时长 02:22

2021-09-29

94685次收听

03:13
睡眠时间充足还是犯困怎么办
睡眠时间充足还犯困,需要先查找原因,再进行处理。一、睡眠质量不好导致。应该改善睡眠情况,在23点前入睡,睡觉前不看刺激性视频、不过饱饮食、不剧烈运动,睡前洗热水澡、听舒缓音乐、喝一杯热牛奶,可以保证睡眠质量。二、器质性疾病。如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又称打鼾症。需要及时进行多导睡眠图的睡眠监测,如果存在器质性疾病等情况,要及时处理,比如需要进行积极的减肥,切除一些肿大的扁桃体等相关的处理,同时必要时带呼吸机,睡眠质量改善了,犯困的现象也就会缓解。
03:02
为何睡觉感觉意识清醒不能动
有的人在睡觉醒来时头脑非常清晰,但是四肢却不能动,民间称之为鬼压床,其实是头脑与肌肉的分离现象。一般与患者过度的劳累、睡眠质量不佳,或者是醉酒状态、焦虑、紧张等情况是有一定关系的。小孩子更多见一点,因为小孩大脑没有发育完全,脑功能不完善。一旦出现患者不用过度恐慌。若经常发生,建议患者及时就诊于神经内科。有的是与患者服用过多的助眠药物有一定关系,需要减轻患者的睡眠药物,应用心境稳定剂。有的患者与严重的醉酒,或者过度的劳累等生理现象有关系,要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如不要熬夜。
03:07
晚上睡觉腿突然蹬一下怎么回事
晚上睡觉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会有脚或手突然蹬一下或跪下来的经历,这是非常正常的生理过程,是在睡觉时不自主的神经反射。当出现腿蹬一下的时候,并不需要特殊的紧张。只要不经常出现,不影响到睡眠,是可以不予理睬的。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晚上睡觉一定要注意保持规律,在睡觉之前要尽可能保持良好的安静环境,人每天要大约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时间用来睡觉的。进行夜间休息的时候,要尽可能将屋内的环境,保持相对安静的状态,对于充分的睡眠休息,非常有帮助。
02:56
一天只睡6个小时可以吗
每个人对睡眠的体验是不一样的,比如睡眠习惯和睡觉的时间,如睡觉时间过晚,尽管保证了6个小时,第二天也会有疲乏、无力等。12点以前入睡,保证到6个小时,同时第二天可以有充沛的精力,没有慢性的疲劳感,没有躯体的不适感,这样可以保持一个愉快的心情,保证正常的工作效率和质量,这就是一个正常的睡眠时间。在睡6个小时之后,第二天出现了一些心慌、胸闷,头晕的症状,可能提示身体需求更长的睡眠时间,在关注睡眠时间的同时,也应该关注睡眠的质量。
什么运动可促进睡眠
有氧运动可以促进睡眠。例如散步,打太极拳,做操,打羽毛球等有氧运动,都是可以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的,这些运动还能够有助于提高身体机能,增强抵抗力,适当的运动可以让身体产生疲劳感,这可以有助于提高夜间的睡眠质量,但是如果运动的时间离睡眠的时间越近,这就不利于睡眠了。因此在睡眠前,也就是夜间8点以前做一些轻体育的运动锻炼,这样一般是可以促进睡眠的,但是在入睡前一个小时是不建议进行运动,这会让交感神经比较兴奋,反而是不利于睡眠的,这时可以通过看看书,听听一些舒缓的音乐,帮助提高睡眠质量。
语音时长 01:03

2021-05-20

58609次收听

什么是疲劳性睡眠障碍
疲劳性睡眠障碍是指过度使用精力和体力导致身体疲劳引起的睡眠质量下降疾病,是一种慢性综合症疾病。这种疾病的主要症状是入睡困难,同时容易惊醒和睡醒后身体比较劳累,与此同时还容易伴随思维迟滞和记忆力下降等问题。建议这类患者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使用药物有利于病情的改善。如果病情不太严重的病人,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情绪和调整生活方式进行改善。另外病情比较轻的病人,也可以通过心理治疗进行改善,病情比较严重的病人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服用药物治疗,要是服用促进睡眠的药物改善症状。平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休息,不要过度劳累,可以预防此种疾病的出现。
语音时长 01:11

2021-01-26

89780次收听

青少年几点睡觉算熬夜
青少年朋友晚上超过10点睡觉就算是熬夜。晚上11点到凌晨3到4点钟是全身大部分脏器休整和排毒的时间,如果说这个时间段内不睡觉,那么就容易影响到这些脏器休整和排毒,从而导致代谢紊乱,引发各种疾病。
睡眠颠倒是什么原因
睡眠颠倒是一种比较容易出现的症状,这种现象指的是觉醒,还有睡眠节奏失调或是障碍,这种现象是由于生物钟发生了变化导致的,在日常重患者可以做出一些调整,比如说可以自我安眠,给自己制作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制作准确的睡眠的计划,让睡眠做出调整。
睡眠障碍有哪些表现
睡眠障碍的表现有很多,首先失眠是最常见的表现,其次还有梦游,打呼噜,夜惊等表现。不论是出现了上诉哪种表现,都可以判断为睡眠障碍。想要解决这种情况就需要及时的处理,到医院咨询医生,对症治疗就能快速解决。
晚上睡觉抽搐是怎么回事
不少人晚上睡觉抽搐,可能是处于快速动眼期,这是无意识的行为,是正常的;此外心理压力过大也会抽搐。而婴儿抽搐一般是缺钙、癫痫或其他遗传病。70%的人因临睡抽跃症也会出现抽搐的情况。
睡眠障碍的发生跟人的性格有没有关系
导致失眠的原因有很多,如抑郁症、强迫症等,还有心理生理应激、环境改变等因素。忧郁性人格人群的情绪低落,并且对情绪有很强的抑制性,因此遭受睡眠障碍概率最高。对时间概念很敏感,追求效率、不喜欢表达情绪,容易压抑的人格也容易患睡眠障碍。
语音时长 04:03

2018-09-14

56168次收听

睡眠障碍可不可以治愈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时间异常或者睡眠过程中出现异常行为的一种表现。当面临睡眠障碍时,用一定的方法肯定可以被治愈。但有其他发病因素的时候,还会再次发生。只需要再次做相关方面的治疗可以。当再次发生的时候,一定要放松自己心态,更好配合治疗。
语音时长 02:04

2018-09-14

57677次收听

睡眠能“补”回来吗
有很多人习惯于熬夜,然后利用周末补觉,睡眠真的能补回来吗?美国一项最新研究为“夜猫子”敲响警钟:长期“透支”睡眠会引致“睡眠债”缠身,补眠难以帮你还清“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