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博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心衰的症状

发布时间:2019-02-2868228次浏览

对人体来说,心脏是一个很重要的器官,它负责血液的运送。而当心脏出现问题的人,运送工作的事情就会停止,导致血液供给不上,出现心衰的现象。一般老年人的器官老化的时候,容易出现心衰。接下来通过下文来了解下心衰的症状吧。

一、心衰的症状
  1、稍微一活动,人们就会出现心慌、胸闷的现象,这就是心脏的供血出现了问题,需要人们提高警惕。
  2、一躺下就咳嗽。心衰的患者,在呼吸的时候不太顺畅,在站立的时候感受不到,在躺下的时候,就容易咳嗽。
  3、夜间易惊醒、气喘严重。心衰的患者,心衰,在深度睡眠以后,就会呼吸不畅,导致人们时常惊醒,而且在呼吸的时候会出现大口呼吸喘气的现象。

4、食欲不佳。当心脏供血不足的时候,就会出现食欲不佳的情况,因为吃的东西晒,排泄少,时间长了,会造成毒素堆积,容易生病。
  5、焦虑烦躁。由于血液循环不畅,情绪会比较激动。
  6、心跳不规律。心衰患者会出现心率不齐、心悸以及心跳过快的现象,人也会乏力。
  二、心衰的注意事项
  1、控制体内的水分,少吃汤、粥类的食物,口渴的时候可以喝些水。

2、补充体内钾元素,建议患者吃一些西红柿、紫菜、土豆、海带,可以补充。
  3、减少盐分的摄入。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如果吃了较多的盐分,会导致血压升高,加重病情。
  心衰的症状很多,在出现了以上的那些症状,要赶紧去看医生。如果严重的,要听从医生的指示,住院观察,系统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要少吃油腻的东西,不管是坐下,还是停下来,都要慢一点,不要做剧烈运动。

相关推荐

02:48
心衰诊断标准
心力衰竭的诊断,需要结合症状和体征、超声心动图结果以及生物学标志物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根据LVEF水平的高低,可分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以及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3大类。中成药在治疗慢性心衰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如具有益气强心的功效,研究显示,其可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的前负荷,防止或逆转心室重构,从而有效改善心衰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02:52
心衰比较好的治疗方法
任何疾病的治疗都是因人而异,不存在哪个最好或比较好。控制原发病是治疗心衰最重要且最根本的手段。有高血压要控制血压;有冠脉病变,应选择介入或手术等治疗措施;心脏瓣膜有严重问题,要及时手术治疗;如果心功能已经受到损害,要避免任何加重心脏损害的因素。心衰的治疗药物包括β受体阻断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此外,使用中成药也可以取得明显的临床效果,如麝香保心丸。对于严重的心衰患者,还可采用心脏同步化治疗,使心室协调收缩,改善心脏功能。心脏移植手术是治疗终末期心衰的最终手段。
心脏跳动过快应该吃什么药
心脏跳动过快吃什么药,需要根据临床具体的情况,具体的分析。一般,根据心脏过快的病因来确定,如果是偶尔发生的生理性的,又能够自行恢复的,是不需要吃药的。比如运动情况下,寒冷情况下,紧张引起的心跳过快,这种生理性的是不用吃药的。如果是病理性的,比如心律失常、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心脏跳动过快,这就需要重视,及时到医院就诊,明确到底是什么原因所导致,然后根据病因给与相应的治疗。心脏跳动过快也叫心动过速,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一般正常人的心率,在每分钟60到100次之间,如果超过100次/分,就叫做心跳过快,又叫做心动过速。如果是病理性的心脏跳动过快,是需要遵从医嘱,来服用药物给降下来的。但是,一些其他的原因,也可以引起心跳过快,比如说发热,比如说甲状腺功能亢进,比如说感染性休克,这些特别的原因,需要根据具体的原发病的原因,具体的对因治疗。假如说,单纯的心跳过快,影响很频繁,影响了病人的正常的生活,可以考虑用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包括β受体阻滞剂,包括钙拮抗剂。降心率正常的药,包括β受体阻滞剂,比如倍他乐克、比索洛尔、心得安等。另外,钙拮抗剂也能够降低心率,比如硫氮唑酮、异搏定、维拉帕米,像治心衰的药物地高辛,也有一定的降低心率的作用。但是,这些药,多多少少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对于有些单纯性的心跳过快,比如说窦性心动过快,有一个西药叫盐酸伊伐布雷定,降心率也是比较好的。
语音时长 02:25

2021-11-05

63741次收听

急性心衰能活多久
急性心衰患者能够活多久具有不确定性,由多方面的因素而定。如果在发病后任其发展,未及时治疗,合并其他并发症自然生存期较短,仅为3~5年左右。若是在发病后及时治疗,长期用药,控制病情,生存期较长,甚至可以保持正常生命。影响急性心衰患者具体生存期的因素为:是否伴有其他并发症、是否治疗得当。
严重心衰病人能活多久
严重心衰病人能够活多久具有不确定性,无法准确判断,患者寿命一般在3~8年左右。患者自身体质治疗方法选择以及治疗期间护理情况,都会影响到严重心衰患者的具体生存周期。因此严重心衰病人能活多久要根据多方面的因素而定。
心衰的中医治疗方法
心衰的中医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温阳法、益气法、利水法。温阳法以温振元阳为治疗目的,所用中药主要为附子,辅以应用干姜、肉桂、桂枝;益气法则以补充元气为主,所用中药主要为人参、黄芪;利水法分为:通阳利水、温阳利水、泄水逐饮,适宜中药药方为:伏苓桂术甘汤加减、已椒苈黄丸。
肺心病右心衰治疗方法有哪些
肺心病右心衰治疗方法有很多,首先要注意进行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另外还要进行,吸氧治疗,抗感染治疗。另外要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此外利尿剂也是治疗肺心病右心衰的药物,要谨遵医嘱治疗。
心衰如何治疗最好
心衰治疗先要进行心衰方面的预防,严格控制和心衰有关的危险因素,比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等。得过心肌梗死患者,用一些改善预后的药,比如β受体阻滞剂、ACEI、ABR类和醛固酮拮抗剂,能延缓心衰的发生,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对于心衰患者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患者的自我管理。要学会家庭的自我管理,患者每天在同一个时间同一条件下进行体重的测量。注意每天盐的摄入量。如果患者在轻度活动后感到呼吸困难时,盐的摄入量要控制在三克以下。如果急性心衰发作时,盐的摄入量要控制在两克以下。病情稳定患者不用过度限制钠的摄入,如果出现低钠血症,血钠在130毫摩尔每升以下患者,要限制水的摄入。水的摄入要在每天2升以下。同时,患者要了解心律失常恶化的指标,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率升高15次每分钟,或体重在三天内增加2公斤以上,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语音时长 01:36

2020-02-27

57408次收听

02:16
心衰有什么症状
患者心衰症状有左心衰症状和右心衰症状。具体症状如下:左心衰主要是表现为:1、劳累性呼吸困难,夜间端坐呼吸。同时可能由于肺淤血,会出现咳嗽、咳痰,或者痰中带血丝的症状。2、低心排和全身的脏器灌注不足的症状,如头晕、乏力、代偿性心率增高、少尿等。右心衰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体循环淤血的相应的症状,包括消化道的淤血,如食欲不振等,颈静脉的充盈,口唇发紫,对称性的双侧的下肢或低垂部位的水肿,胸片可能会发现胸腔的积液,肝脏肿大等。
心衰的表现
心衰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疲乏无力、体循环淤血症状等和其它症状。一、呼吸困难是心衰主要表现之一。严重心衰患者即便在安静状态下也会出现呼吸困难,稍一活动呼吸困难会加重,严重的可以出现急性肺水肿、憋喘、端坐呼吸等症状,甚至可以出现夜间呼吸困难而憋醒现象。二、运动耐量降低,可出现疲乏无力、活动后心慌、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心衰患者几乎不能进行任何体力活动,平常走路甚至在吃饭过程中都会出现心衰症状。三、体循环淤血症状主要是指右心衰竭时,由于右心泵血功能降低,导致血液在体循环淤积而引起。比如可以出现肝肿大,也可以出现腹部上腹部钝痛,右上腹部沉重感等,还可以表现为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胃胀气、餐后不适以及便秘这些都是由于胃肠道淤血,导致消化功能障碍。体循环淤血还表现出低垂性水肿。比如患者很容易出现下肢凹陷性水肿。如果平躺过久患者可以在腰骶部出现水肿。四、其它症状。主要是由于心衰晚期终末阶段可以出现神志模糊,肢体软弱无力,甚至出现肢体冰冷状况。
语音时长 01:45

2019-12-18

60527次收听

心衰中药治疗后可以停药吗
心衰患者使用中药治疗以后不能轻易停药。心衰是各种心脏病发展的终末阶段,病情是比较严重,而且死亡率也比较高。对于心衰这种严重的疾病,不建议患者在控制病情以后停用中药,建议患者应该长期的坚持服用中药,这样就能够达到提高生活质量,寿命延长的这种效果。
语音时长 00:46

2019-11-28

59380次收听

心衰治疗方法有几种
心衰疾病病发常见诱因多数是因为身体机能下降和年龄因素导致,治疗这类疾病比较常见的有药物疗法、非药物疗法以及神经体液抑制剂疗法等,其中非药物疗法主要有心脏移植,二尖瓣置换或修补术以及机械辅助装置,最为成熟且效果最好的方法就是心脏移植法。
什么是高血压危象
高血压危象包括高血压急症及亚急症。高血压急症是指血压突然显著升高,出现头疼头胀的症状,同时伴有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损伤的表现,比如说会出现脑水肿、心功能不全、肾功能衰竭等等。血压急剧升高,无靶器官急性损伤者为高血压亚急症。这些都是高血压危象的一些情况。
语音时长 01:47

2018-06-29

56759次收听

01:28
治心衰的药
以前心衰的药物治疗主要强调强心、利尿、活血管。随着医学的发展,现在更主张减少心脏做工,减轻负荷,降低神经内分泌对心脏的损害。主要应用倍他乐克、ACEI、利尿剂、肾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
02:18
顽固性心衰的治疗
顽固性心衰是指在常规药物系统的治疗之后,心衰的症状仍不能缓解。治疗顽固性心衰需要知道,第一个,病人自身的因素,包括吃药的依从性、对盐摄入、饮水的控制等。第二点是药物方面的因素,药物是否使用正确,是否使用到位,同时提高自己对医生医嘱的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