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博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特禀体质的人如何养生

发布时间:2018-09-1055400次浏览

特禀体质又称特禀型生理缺陷、过敏。是指由于遗传因素和先天因素所造成的特殊状态的体质,主要包括过敏体质、遗传病体质、胎传体质等。特禀体质的人会出现打喷嚏、流清涕等症状,是因为卫气虚损不能抵御外邪所致。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特禀质养生健脾、补肾气为主,以增强卫外功能。

Originoo_42964_29284137_l.jpg

什么是特禀体质
  特禀体质,简单说就是体质在先天禀赋上有点偏颇,有点问题。
  总体特征: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过敏体质者一般无特殊;先天禀赋异常者或有畸形,或有生理缺陷。过敏体质者常见哮喘、风团、咽痒、鼻塞、喷嚏等;患遗传性疾病者有垂直遗传、先天性、家族性特征;患胎传性疾病者具有母亲影响胎儿个体生长发育及相关疾病特征;皮肤划痕阳性,舌淡,苔白,脉弦。
  心理特征:随先天禀赋不同,情况各异。
  发病倾向:过敏体质者易患哮喘、荨麻疹、花粉症及药物过敏等;遗传性疾病如血友病、先天愚型等;胎传性疾病如五迟(立迟、行迟、发迟、齿迟和语迟)、五软(头软、项软、手足软、肌肉软、口软)、解颅、胎惊等。
  适应能力:适应能力差,如过敏体质者对易致过敏季节适应能力差,易引发旧疾。
  特禀体质的人如何养生
  特禀体质有多种表现,比如有的人即使不感冒也经常鼻塞、打喷嚏、流鼻涕,容易患哮喘,容易对药物、食物、气味、花粉、季节过敏;有的人皮肤容易起荨麻疹,皮肤常因过敏出现紫红色瘀点、瘀斑寒凉体质,皮肤常一抓就红,与西医所说的过敏体质有些相像。
  这类人在饮食上宜清淡、均衡,粗细搭配适当,荤素配伍合理。多食益气固表的食物,少吃荞麦、蚕豆、白扁豆、牛肉、鹅肉、鲤鱼、虾、蟹、茄子、酒、辣椒、浓茶、咖啡等辛辣食物,以及腥膻发物或含致敏物质的食物。保持室内清洁通风,被褥、床单要经常洗晒。室内装修后不宜立即搬进居住,应打开窗户,让油漆、甲醛等化学物质气味挥发干净后再搬。
  春季室外花粉较多时,要减少室外活动时间。不宜养宠物,以免对动物皮毛过敏。保持充足的睡眠,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天气寒冷时锻炼要注意防寒保暖。自行按摩足三里、合谷、列缺。
  推荐药膳:葱白红枣鸡肉粥
  粳米100克、红枣10枚(去核)、连骨鸡肉100克分别洗净;姜切片;香菜、葱切末。锅内加水适量,放入鸡肉、姜片大火煮开。然后放入粳米、红枣熬45分钟左右。最后加入葱白、香菜,调味。可用于过敏性鼻炎见鼻塞、喷嚏、流清涕。

相关推荐

中医纳差的辨症分型有什么
中医纳差有饮食停滞、身体或脾胃虚弱、肝火犯胃等不同原因引起的分型。饮食停滞和身体、脾胃虚弱都可以引起纳差,饮食停滞多见于小儿,如吃得太多,吃多了就停食了,就容易导致纳差,不想吃饭,但是更常见的是脾胃虚弱,脾胃虚弱有很多原因,比如说手术以后伤了脾胃也可以引起纳差。还有肝火犯胃也可引起纳差,比如特别着急上火时就没有食欲,高兴时食欲就比较旺盛,中医认为叫肝火犯胃引起的纳差。这几型纳差服用中药效果还是不错的,都可以改善纳差的症状,常用的治疗纳差的方药焦三仙,就是焦神曲、焦山楂、焦麦芽,还有炒谷芽、鸡内金等。
语音时长 01:06

2021-12-30

56172次收听

有哪些去湿气的好办法
体内湿气不重时,食疗对祛湿有一定的帮助,常见的食疗方有薏米红豆汤、冬瓜排骨汤、健脾祛湿汤、玉米须汤等,在烹饪苦瓜、生菜等凉性蔬菜时,最好加些葱、姜,来减轻寒凉之性。少吃西瓜、梨等凉性水果以及生鱼片、冰淇淋等生冷食物。当症状比较重时,建议运用中医中药来调理。中医认为,产生湿气的根源在于脾虚,所以在祛湿的时候,以健脾运化为主,配合利水渗湿,为服用方便可以选择一些中成药,比如参苓健脾胃颗粒,具有补脾健胃、补气利湿的功效,长期服用能有效祛除脾胃虚弱引起的体内湿气。艾灸也有较好的祛湿效果,平常可以艾灸中脘、足三里等穴位,每天10~15分钟。
语音时长 01:11

2021-11-10

23171次收听

03:02
冷水泡脚好吗
身体出现发烧,甚至高烧不退的情况下,可以用凉水来泡脚进行降温,除此以外建议不要用凉水泡脚。泡脚或者是足浴是中医临床上常用的保健或者治疗的方法之一,当人气血循环不畅,免疫力下降导致容易出现感冒,或感冒一直无法痊愈、头晕,身体虚弱,风一吹凉就感冒,或者容易腹痛、腹泻等症状时,属于阳气不足的情况,可以通过用足浴的办法进行治疗或者是保健。这种足疗保健一般热水同时在热水里面泡像花椒、干姜等之类的中药材。
五个脚趾代表什么器官
大拇指代表的是大肠、肺部、脑部、肝脏等器官;中指代表的是心以及小肠器官;无名指代表的是肝脏、胆囊、耳朵等器官。;小拇指代表的是子宫、睾丸和膀胱等器官。脚趾位于人体的末端,远离心脏,因此脚部的血液循环会比较差,但是脚步与身体的各个脏腑都是相通的。如果不同的脏器出现不良反应,都会通过脚趾表现出来。因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每天用温水进行泡脚,不仅能够缓解疲劳,还可以起到一定的养生保健作用。其次,也可以适当的对脚趾进行按摩,养护全身器官,有益于身体健康。
语音时长 01:10

2021-06-07

101220次收听

02:50
为什么总是困想睡觉
为什么总是觉得白天特别困,老是容易嗜睡,原因非常多。第一个是睡眠,比如熬夜,或者睡眠质量不好,睡眠时间不够,打呼噜,睡眠呼吸暂停,时间睡够了,但是质量下降,导致大脑缺氧也会出现困乏;第二个原因是疾病,比如甲状腺功能减退,人体的代谢率下降,大脑获得的养分不足,也会出现困倦;还有一些疾病像低钠血症、脑血管病、动脉硬化,因为脑子得不到充分的供养也会出现困倦。对于不同原因导致的困倦,排除睡眠导致的困倦,及时的到医院查找背后可能存在的躯体疾病。
02:23
体内湿气重怎样祛除
在中医上并没有明确的湿气这个词,湿气其实是一种邪气,俗称湿气。湿气重的症状表现为身上起水泡、口气比较重、大便黏腻、食欲不振等。湿气重了就需要化湿,药物治疗的话,以健脾化湿的中药为主。但是最重要的还是生活习惯的改善,平时生活中要加强锻炼,适量的运动不仅可以祛除湿气,还有益于身心健康。药补不如食补,饮食上还是以清淡为主,湿气重的时候会比较喜欢吃重口味的食物,所以要控制自己的饮食,改变饮食结构,不要吃油腻辛辣的食物,因为辛辣的食物会伤及脾胃,脾胃功能的退化会加重湿气。
艾叶水的功效与作用
艾叶水的功效与作用有以下四个,第一个是调理气血,能够疏通经络,还可以起到止痛的作用;第二个是止咳平喘,可以消除肺部和器官中的炎症;第三个是驱寒除湿,可以降低湿寒对人体的伤害,也能治疗风湿骨痛;第四个是安胎,对于孕妇来说适当喝,还可以安胎,可调理宫缩。
嘴唇发紫的原因
嘴唇发紫是与循环有密切相关,首先要考虑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或者肺部循环不好。所以,比如说有肺、有胸闷、心慌,这个我们就要考虑心血管疾病引起的。当然除了疾病因素以外,还有情绪也会引起口唇发紫,情绪经常容易生气、胸闷或者易怒或者休息不好、情绪暴躁,这些都可以引起口唇发紫。另外还有就是除了疾病因素以外,我们更多要考虑还有环境因素,比如说天气暗淡、环境阴暗的地方或者光线不好的地方也会出现嘴唇发紫,这个时候我们要鉴别。总体上来讲,嘴唇发紫与循环消化密切相关。
语音时长 01:05

2019-06-27

61382次收听

01:22
嘴唇发紫是什么原因
引起嘴唇发紫的原因与心血管疾病、情绪、环境因素有关。嘴唇发紫与循环有密切关系,首先要考虑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或者肺部循环不好,比如有肺部不适、胸闷、心慌,要考虑是由于心血管疾病引起。除疾病因素以外,情绪也会引起患者口唇发紫,经常胸闷或者易怒或者休息不好、情绪暴躁等因素作用下,患者都可能会口唇发紫。除疾病因素以外,还应该更多的考虑环境因素,比如天气暗淡、环境阴暗的地方或者光线不好的地方,部分患者也会出现嘴唇发紫。嘴唇发紫与循环、消化密切相关,如果出现症状,先到医院进行明确的鉴别。
鸡内金的作用功效
消食、消积、消结石的作用。鸡内金的主要功效是有消食积的作用。所以对于小孩有疳积或者有积滞、积食的情况,可以用上鸡内金。鸡内金它同时有消结石的作用。如果有小朋友的肾结石、泌尿系结石,这样的情况也是可以选用鸡内金。所以鸡内金主要就有两大方面的作用。第一有消食、消积的作用,同时也有消结石的作用。
语音时长 01:11

2019-06-06

78119次收听

黄连上清片治什么
黄连上清片这种中成药,主要用于上焦内热,最比较常见的治疗病症有牙龈肿痛、咽喉红肿、耳鸣耳痛、大便干燥、脑胀头晕、小便黄赤、暴发火眼等。孕妇、胃脾虚寒的患者,禁止服用此药品;有糖尿病、肾病等患者,孩子,老人,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来服药。
泡脚的最佳时间
天气逐渐变冷,大家这时候总喜欢泡脚来保暖。那么泡脚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
柴胡的功效和作用
柴胡是常用解表药,别名地熏、山菜、菇草、柴草。具有解热抗炎、镇痛、保肝利胆、调节胃肠、抗凝等功效和作用。如果使用后身体出现不适,应及时就医。
心与肾相依,如何实现水火相交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2014年5月份越南反华骚乱打砸中资企业,很多工厂被洗劫纵火,就在这个事件发生了不久,我接诊了一个企业的老总,他在越南投资的企业被严重破坏,经济损失严重,而且人心惶惶,很多国内的员工都不愿因继续在越南工作下去,他整天为这件事发愁,晚上觉睡不好,失眠多梦,白天心悸烦躁、精神不振,还腰疼的厉害。
03:29
寒性体质如何调理
寒性体质人群的调理,中医原则为寒者热治。第一、冬天注重关键部位的保暖,比如腰腹部、头、脚、颈部等;第二、夏天要避免室内空调温度过低,避免对人体吹;第三、生冷食物应少吃;第四、少吃寒凉药,比如含牛黄一类的药。